劉燈鐘表示,浩天宮歷史可追朔到300多年前,清咸豐六年(西元1856年)媽祖廟遷建至大庄現址;由於新廟宇落成及媽祖顯聖庇祐,地方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大庄媽之盛名遠播,香客從各地絡繹不絕而來,於是信仰區域從原本大庄轄區擴大至大肚中堡五十三庄(涵蓋今梧棲、沙鹿、龍井、大肚、清水等區)。
劉燈鐘指出,今年特點是以大肚山紅土為浩天宮製作糊火缸,糊火缸不僅是一件器物,更是族群記憶與地方心靈寄託;浩天宮建築與進香活動及特殊儀式共3項,已被列為臺中市文化資產歷史建築、無形文化資產,其主神天上聖母信眾習慣俗稱為「大庄媽」、「潛水媽」。
臺灣劉氏文化研究學會暨臺中市劉氏宗親會顧問傅心韻表示,媽祖在人民心目中是救苦救難象徵,媽祖信仰因應臺灣地理環境與移民社會發展,發展出獨特「落地生根」特色,具有安定民心精神力量,每次媽祖進香規模和人數都很壯觀,由此可見媽祖在臺灣人心中地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