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4年6月2日星期日

考察海南海難故事 陳益源:受託尋找高雄胡船長和落海兄弟

【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陳益源特聘教授,今年5月應邀前往海南島訪問,日前在金門日報「浯江夜話」發表了一篇《海南・海難》,講述他第一次去海南島,現場考察1917年一樁與海南島有關的海難事件,故事相當離奇!該文另有一段【附記】,提到1983年另一樁與海南島有關的海難事件,救人者盧裕永特地委託成大陳益源教授尋找海難事件主角並表示,他和盧裕欽很希望重續海南潭門漁民與臺灣高雄漁民這段兄弟情。成大陳益源教授表示,今受託尋找高雄胡船長和落海兄弟,希望圓滿順利。

今取得成大陳益源特聘教授其授權,特與本報讀者分享如下:
《海南・海難》(原作者成大陳益源特聘教授)
2024年5月11日,我帶著一份名為《「瑞慶」木帆船西沙群島觸礁記――蔡景豐航舟蒙難紀實》的海難文獻,首度登上我嚮往已久的海南島。
  
這起與海南有關的海難事件主角蔡景豐等人,是1917年1月6日於福建泉州晉江龍江澳(東石港)揚帆南駛,原本打算到新加坡貿易,意外在西沙群島觸礁。他們和《海南雜著》作者蔡廷蘭1835年於金門料羅灣乘船東渡不幸漂往越南一樣,都是在獲救之後,還遭遇言語不通的困境,得靠筆談溝通,並仰仗當地福建鄉親伸以援手,始能返鄉。其故事始末如下:
  話說1917年1月12日深夜,晉江東石蔡景豐家的木帆船「瑞慶號」在西沙群島觸礁,全船哭聲如雷,亂作一團。根據蔡景豐自述,年僅17歲的他「魂魄不知飛越何處,又念家中老母」,直哭到有聲無淚,「不知不覺亦與人縛在帆篙上」(失事者將身體縛於帆篙的用意是希望死後屍體有人撈起)。
  不幸中的大幸,「瑞慶號」難民蔡景豐等八人幸獲海南島黎族漁民救起,暫時被安置在荒涼的孤島上,一個多月後才送往榆林港,之後又用船送他們到清瀾港口,請求瓊崖水上警察第二區署發給路照。2月20日,區長林善初發給「蔡景豐等十一人」路照(不知為何多了三人),並派士兵帶路,送他們到文昌縣。他們隔天打聽到「福建會館在海口」,乃步行三日,去海口找福建鄉親幫忙。
  那時,海口福建會館被陸軍連部佔用,守衛飽以槍頭,把他們趕回街上。他們逢人便問福建會館主人的住所,但言語不通,於是買來紙筆詳寫破船情況,要求善人君子資助,協尋福建會館主人。還好,有一老人用筆寫道:「你等隨我去見會館主人,求他收容」。於是大家向老人叩謝,隨後而行,終於見到了「和藹可親,身著長袍,鬢髮皆白」的福建會館主人。
  據載,這位福建會館主人「姓粘號樸壘,前清孝廉,原籍福建閩侯,家移海南,已歷三世矣」,他在自宅招待11位福建鄉親住了3天,又費心安排他們移居鄰近更為寬敞的古廟十餘日,既照顧他們的飲食,又向好友「邱厚生老闆」募捐,並託運輸兵艦「福安號」炮手協助登艦載往廣州和香港,最後轉乘「天草丸」船經汕頭返回廈門。蔡景豐到家已是3月16日,距開船日長達70天。
  
過去很久以來,我始終找不到「粘樸壘」的相關資訊,多虧5月這趟海南島之行,透過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白金杰副教授及其研究生林安琪、李思彤的鼎力協助,我們不僅看到清朝海口所城地圖上標有「福建會館」,還循線發現刻有「福建會館」捐款的殘碑,找到福建會館舊址(水巷口31號),並在不遠處的西天廟後院地上掀起與這位粘姓會館主人有關的石碑,確定他不叫「粘樸壘」,應作「粘璞齋」,他姓粘名世玿號璞齋,實乃清朝光緒十七年(1891)海口舉人。
  
短短五天的海南島之行,我很幸運地聯繫上了海口粘氏第九代的粘家銳先生,去到東門市場粘家二處老新民東路54號、57號),又在同一條街上拜訪了「厚生號」老闆邱景祥(祖籍漳州詔安)的後人邱堅漢先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還可以有機會繼續造訪晉江東石蔡景豐後人,努力還原海南海口粘、邱二氏救濟福建鄉親蔡景豐等海難災民返鄉的這段感人事蹟。

= = =結束分隔線= = =

在陳益源特聘教授這篇《海南・海難》文末,另有一段【附記】,攸關1983年另一樁與海南島有關海難事件:
【附記】此行,曾於瓊海市潭門鎮巧遇盧裕永、盧裕欽二位先生(祖籍福建莆田)回憶說:1983年6-7月間曾於羚羊礁、甘泉島海域,拯救了1名下水撈貝,卻被洋流沖走的臺灣年輕漁民,將他送回一直徘徊尋覓失蹤同事的高雄籍遠洋漁船上,那位高雄船長(姓胡)含淚感謝,並贈以大量乾糧、長壽牌香烟和柴油;他們希望如果有機會,歡迎這一位落海兄弟和胡船長到海南潭門相聚。

陳益源特聘教授接受本報訪問表示,這次海南島之行有很多意外之喜,例如他原本是為了在海南說《海南雜著》並調查1917年泉州蔡景豐航舟蒙難事件而去,結果他在海南省博物館、海南省檔案局和文昌市檔案局遍尋不著海難檔案資料,卻難得地在瓊海市潭門鎮採錄到另一則當事人所講述海難故事。

今年5月14日中午,陳益源教授考察完瓊海市潭門鎮文教村著名「文教兄弟廟」,到潭門港「海南人家」品嘗海鮮,餐後至潭門灣吹海風,邂逅「瓊海市更路簿研究會」成員盧欽裕(1965-);盧欽裕又約來盧欽永老師(1964-),大家聊著海南航海手冊《更路簿》,聊著他們幾十年漁撈經驗;聊著聊著,兩位盧先生突然講起1983年拯救高雄漁民驚險過程,說一開始他們還以為海面上那載浮載沉者是海龜,趨近一看才發現是落海受難漁民兄弟,再晚個一時半刻,恐怕也沒救了。
盧裕永特地委託成大陳益源特聘教授回到臺灣之後,看能不能幫忙尋找41年前那位高雄胡船長和落海兄弟?盧裕永說,他和盧裕欽很希望能在潭門接待他們,重續海南潭門漁民與臺灣高雄漁民這段兄弟情。
  
讀者諸君若有高雄胡船長和落海兄弟消息者,請聯繫本報于記者:0931-913467或E-mail「jin117yu@gmail.com」。(國立成功大學陳益源特聘教授提供照片)








中華鱻傳媒 考察海南海難故事 陳益源:受託尋找高雄胡船長和落海兄弟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