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南市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與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國立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共同主辦第11個年度「觀音信仰及其合祀神祇國際學術研討會」,於12月16日在成功大學熱鬧登場,成大校長蘇慧貞雖將於明年1月卸下校長任期,但她非常肯定該校和亭宮過去11年來合作,且能連結到世界各國學者參與,足為大學和民間宮廟合作典範;特別的是,邀請金門傀儡戲劇團長蔡遠進以《小沙彌下山》為表演主題解開序幕,動作逗趣討喜,獲得與會人士滿堂賀彩。
成大觀音信仰合祀神祇國際學術研討會 邀金門傀儡戲蔡遠進指掌逗趣小沙彌
研討會開幕式於16日上午9時在成大中文系館舉行,由成大中文系主任黃聖松及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長侯明福共同主持,包括成大校長蘇慧貞、人文社會中心主任游素玲、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高瑞新、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明德、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董事長吳福春、成大中文系陳益源特聘教授等人與會;由次此次開放學員網路報名,並有國外學者以網路方式參與,所以參與者包括國內外學者50餘人、現場和線上學員200餘人參與。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與財團法人臺南市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國立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聯合主辦宗教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年邁入第11屆,16日在成功大學中文系系館召開,以「觀音信仰及其合祀神祇」為主軸探討遍及亞洲觀音信仰發展脈絡及其合祀神祇因緣巧合。
「觀音信仰及其合祀神祇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邀請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跨海到場表演精湛的操偶技藝,隨後邀請國際著名觀音研究學者、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邢莉進行「遼代佛教信仰的中國化與本土化—兼談遼代的觀音信仰」主題演講。
蘇慧貞校長表示,今天行程十多個,但她還是撥空參加,最主要她本身是觀音信仰者,每個月都會到大觀音亭拜拜,尤其亭宮和成大連續11年合作無斷,成功的豎立廟宇和學術合作的成功典範,研討會邀請外國學者參與,以一個區域性城市活動連接世界的能量,奠定永續發展基礎。
蘇慧貞校長指出,成大自2012年起與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舉辦研討會,這11年來不只呈現一所學校跟廟宇投入學術研究的精神,也在眾多海外學者參與下,彰顯了作為綜合型大學的成功大學以及作為臺南重要信仰基地的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一起攜手代表城市鏈結世界能量。
成大中文系特聘教授陳益源指出,觀音信仰在民間信仰中相當普及,甚至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一說,又因為觀音的女性化角色,信徒常向觀音求子或保佑救護,在百姓生活中扮演要角;此次學者將以各地觀音寺廟為例,分享觀音與不同合祀神祇組合研究成果,令人期待。
陳益源教授表示,此次研討會首次邀集國內東華大學、屏東大學、中山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等多所國立大學文學系所一同合辦,感謝4所合辦大學的彭衍綸主任、黃文車主任、羅景文主任、柯榮三所長,及成大中文系李淑如副教授分別協助規劃6場次。
與會貴賓都相當肯定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已經展現宗教教化作用,成為地方大廟指標,自2012年起和成大雙向合作,聚合宗教、民俗、人文、學術等各層面,產生相當豐富成果。
吳福春董事長表示,亭宮發展文化宮廟「十年有成」,這個成雖然代表成功,但也意指成大,有成大協助,亭宮也才能有如此小小成就,雖然蘇慧貞校長即將卸任,但仍期待雙方合作能繼續傳承下去。
研討會特別邀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邢莉教授進行一場主題演講之外,並發表16篇學術論文,其中,侯明福會長、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所長柯榮三,共同發表《眾神合祀觀音亭-臺南市大觀音亭的合祀神明考略》,另有成大中文系博士生黃鈴雅發表《觀音合祀神明之信仰文化及其社會現象分析-以臺南市大觀音亭興濟宮為中心》,兩篇有關大觀音亭研究,是日研討會於下午17時10分圓滿完成。
成大中文系陳益源特聘教授表示,為了延續大學與寺廟學術合作,2022年「觀音信仰及其合祀神祇國際學術研討會」,特別邀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邢莉教授進行一場主題演講之外,另將發表16篇學術論文,內容包括從古代(遼代)到當代觀音信仰、從中國大陸到臺灣(新北、桃園、嘉義、臺南、高雄、屏東等地)觀音信仰,及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觀音信仰,而且另有涉及觀音及其合祀神祇(除了固定幾組配祀神之外,還有地藏王菩薩、玄天上帝、齊天大聖等)深入討論,議題多元,內容有趣。
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董事長吳福春與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侯明福對於今年能有多所大學給予亭宮支持,也表達由衷謝忱,期待未來彼此繼續維持宗教信仰與文化學術兩者相輔相成合作關係,共同為提昇臺灣宗教文化而努力。(于郁金攝)
分類:宗教文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