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為提昇偏區學生英語能力,中華醫事科技大學USR團隊抓住暑假尾巴,8月24、25日一連2天在校園舉辦「在地永續英語營」活動,邀請南關線國中和國小70位學生參與,由菲律賓籍英語教師葛西亞(Ymir Gracia)以全英語方式帶學生認識台菲不同米食文化、水果,並安排水質檢測、食用植栽等DIY了解生態維護、友善環境重要。
中華醫大有感於城鄉資源差距及培育未來人才重要,由師生共組USR團隊長期關注偏鄉社區發展,位在南關線區域中華醫大,眼看暑假已漸近尾聲,特別安排為期2天英語營活動,邀請南關線國中和小學報名參加,計有關廟國中、沙崙國中和區域內小學生共70人報名。
中華醫大USR團隊召集人孫逸民校長表示,為善盡大學社會責任,近年來積極協助偏鄉地區永續發展與培育未來人才,期能把大學資源挹注社區,縮小城鄉差距;這次舉辦「在地永續英語營」活動,就是希望能讓南關線較偏遠中小學學生有機會體驗全英文教育,同時也能達到跨國文化交流,拓展國際視野。
「在地永續英語營」活動邀請來自菲律賓Ymir Gracia老師介紹台菲米食文化異同,Gracia除了介紹稻米結構,有米糠層、胚芽及胚乳等部位。Ymir Gracia老師表示,米食是菲律賓人不可或缺食物,也是臺灣人主食,臺灣和菲律賓人都會利用稻米作成各種美食,像鹹味與甜味米糕、比賓卡,都是菲賓人喜歡米食點心,在臺灣市場也常可看到販賣米糕,令人垂涎不已。
Gracia老師也以臺灣當季水果作為教材,教學生正確發音,讓學生當場選擇以水果或米食,與同學進行英文會話練習,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習效益。
校方表示,而這次「在地永續英語營」也結合聯合國推動優質教育與氣候行動目標,安排學生實際體驗河川觀察與水質檢測,了解環境生態與土壤、植物、糧食的關係,並讓每位學生親自以蚯蚓翻鬆過的土壤種植萵苣生菜,讓每位同學帶回去照顧,感受有機土壤對植物培植好處,進而關注環境生態,體認只有友善土地才能達到永續發展目標。
分類:教育學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