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2年7月9日星期六

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登場 演繹工藝跨域自由觀

【記者于郁金/許綾芳/高雄報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今年4月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簽署合作備忘錄,以工藝進行系統性合作交流,實踐人文關懷與社會價值;「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移展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為雙方合作首檔展覽,所強調「跨域」概念,是「合作創新、資源共享」精神,也是雙方跨域開始;7月8日舉行開幕典禮,臺灣漆文化協會理事長王賢民、臺灣工藝之家協會理事長王龍德、臺灣頂極工藝協會理事長葉志誠、臺灣工藝發展協會代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隆志、台南市美術館館長林育淳、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前館長陳訓祥等貴賓蒞臨參與。

工藝發展至今,早已全方位滲透生活,更在跨族群、跨技術、跨材料、跨地域、跨文化、跨世代、跨時間、跨國際、跨產業等多邊領域交會下,越加扭轉奔放;本展以 「逍」、「遙」、「遊」為命題,分別表示「時間」、「空間」及「速度」三個維度,以跨域(Crossover)、融合(Mix)、再生(Regeneration)概念,來促成工藝與各領域的交流、合創,演繹過程中對未知領域探索與自由心境,探討涵蓋歷史、文化、情感與生活等議題,更透過當代藝術視角,將工藝從傳統走到當代脈絡與國際跨域合創轉變做了一次完美演繹。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表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在張仁吉主任帶領下,突破傳統展現3個概念,首先是超連結,連結臺灣所有博物館及美術館,在跨領域、跨媒材下,共生共榮至所有人事物及地域,讓全世界看見臺灣工藝之美,開散至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展出,4月簽訂合作協議後,將全臺灣工藝師帶至全國的27個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這是與工藝、文化及傳承超連結;第二個則是超美學,美學來自於工藝師一輩子創意,手上技藝加上腦中記憶,創造出傳統與現代文明,如臺灣寺廟,充滿著工藝美學,舉凡剪黏、雕塑、木作、香爐等;最後則是向前有路,因為逍遙遊展覽讓臺灣人看見工藝之美、臺灣文化及臺灣的共生共榮。

如常法師並舉例星雲大師「大佛與大磬」故事暗喻「一個成功的人,必定忍耐承擔難以數計的困難。」就如同工藝師忍過所有寒暑病痛,從傳統再創新,就如同逍遙遊展覽帶領大家走進臺灣工藝超連結世界。

總策展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張仁吉主任表示,工藝除了技法和物質表現,更強調工作倫理、勞動愉悅、生活美學、自然、循環、寬容以及生命力的綠工藝精神;感謝佛光山提供機會,以「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踏出實踐第一步;這個展覽目的是希望透過詮釋能力來呈現工藝價值何在,臺灣工藝不是沒有價值,只是缺乏詮釋語言和場域。

臺灣現代繪畫之父李仲生說,繪畫除了素描基礎外,還要有觀念;工藝就是有實踐繪畫基礎,當然也有觀念,兼具思想和實踐二元價值;感謝臺南市立美術館林育淳館長、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給工藝一個機會,用藝術之姿來傳達傳統工藝價值和詮釋場域。

張主任特別說明,「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以時間、空間和速度為背景軸帶,以時間情感連結、以空間所在連結,以及用速度表現生活節奏與生命軌跡,以思想為價值,以雙手實踐共同跨域,包含跨族群、跨文化、跨地域、跨技法、跨物質、跨思想,相互對撞、融合、思辨而產出知識、物件、過程等,形成知識解構,再生成一個新的結構,所有過程都是工藝的精神之所在;這個展覽把傳統工藝當代化,串接所有學門,建構臺灣工藝生態系,我們努力讓臺灣工藝成為一門顯學。

參展代表陳培澤工藝師說明,在創作「砌磚計畫」過程中,嘗試重新定義這個平凡的素材,利用石雕工藝技巧將老舊紅磚牆,重新切割拋光成獨特質感,而紅磚特有傳統氣質、集體情感在這樣現代感場域展出,別具風格及意義。

工藝界代表臺灣頂極工藝協會理事長葉志誠特別感謝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規劃逍遙遊展覽至佛光緣美術館總館展出,期望引領工藝未來更多邊跨域表現。 

本次展覽是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佛光山以工藝價值和人本理念,在時空流動交錯下自由轉譯,互相碰撞、融合而產生工藝能量的激盪、匯聚與再生,工藝不再是精神價值被自然隱藏的文化表層技術符號,而是透過自由、多元跨域合創,不斷地再造進化,形成新的價值創造。(許綾芳攝)

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
Crossover Crafts. Values and Practices. Mix and Regeneration.
展出日期:2022年6月21日-8月7日
展出地點: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153號(佛光緣美術館總館)
洽詢電話:07-6561921分機1434
















中華鱻傳媒 逍×遙×遊-當代工藝合創展佛光緣美術館總館登場 演繹工藝跨域自由觀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