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異位性皮膚炎成疾病負擔首位並與遺傳相關,85%病人5歲前發病。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暨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屬於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其盛行率在臺灣和許多國家均呈現上升趨勢,根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10%至20%之兒童及青少年有異位性皮膚炎,且85%在5歲之前就發病;異位性皮膚炎和遺傳有關,且與其他異位性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有高度相關。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共病風險高!奇美醫籲:積極治療控制不容緩
異位性皮膚炎病人臨床表現差異頗大,有些人僅四肢屈側出現少許濕疹病灶,有些則全身有超過9成皮膚受到波及;此外,異位性皮膚炎常造成病人失眠和自信心受創,除了工作、課業表現易受影響外,對社會和經濟影響也不容小覷,是皮膚疾病中疾病負擔最重的首位。
2歲起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成長發育明顯落後,生物製劑治療1個月緩解
奇美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暨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舉案例說明:9歲小明(化名),從2歲開始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全身皮膚粗糙不堪、布滿大小搔癢顆粒及斑塊,晚上常因搔癢抓到無法入眠,一覺醒來就看見床單上沾滿搔抓後留下斑斑血跡,白天上課除了因夜眠品質差而精神不濟外,更因劇烈癢感、持續搔抓而無法專心上課;異位性皮膚炎除了造成小明皮膚上困擾,長期睡不好與藥物使用更造成生長曲線落後,家人為此擔心不已,帶小明到處求醫,不管是正規醫療或民間偏方,多方嘗試仍無法達到良好控制,身上皮膚也因為反覆惡化,幾乎體無完膚,輾轉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暨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門診求診。
鄭醫師診察後,確定小明為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向家屬詳盡解釋治療計畫,安排小明接受口服免疫抑制劑及窄波段紫外線治療,並搭配非類固醇性外用免疫抑制藥膏,治療後病情得到部分緩解,但搔癢難耐依舊,於是開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1個月後,小明皮膚炎明顯改善,白天不再因搔癢而無法專注上課,晚上也不用因為搔癢而無法入眠;經過3年持續治療,小明異位性皮膚炎達到穩定狀態,夜眠品質改善讓他長高速度大躍進,身高百分位從43百分位躍升到78百分位!搔癢改善後學習專注度提升,學業成績明顯進步,自己也重拾自信!
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影響兒童及家長之睡眠品質
奇美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暨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指出,三分之一異位性皮膚炎兒童及青少年屬於中至重度,嚴重影響生活、學業、身心發展;超過6成兒童及家長都有因為皮膚狀況而影響睡眠情形!根據研究統計,6至11歲中重度異膚兒童,一年中睡不好天數是沒有異膚兒童10倍,而家有中重度異膚兒的家長1年中睡不好天數是沒有異膚兒家長的4倍!可見異膚不只嚴重影響病童本身,對家長也有明顯影響。
兒童及青少年異位性皮膚炎與低身高、高體重、高BMI值相關
許多家長都擔心孩子身高長不高,尤其在長期以口服、針劑類固醇治療復發的族群!根據研究統計,異膚兒童之「骨密度」會比正常同年齡族群低,且「骨折」發生機會比正常族群高14%,目前推論造成之原因可能與搔癢影響睡眠、長期類固醇使用、全身性慢性發炎、飲食限制有關;另,異膚兒童過重或肥胖問題的相對風險是一般同年齡族群3倍以上,中重度異膚病人過重或肥胖問題相對風險是輕度異膚20倍以上,且BMI值與異膚嚴重度呈正相關;由此可見異膚不只影響皮膚、影響睡眠,更容易影響病童外觀身高體重!
癢感改善、睡眠品質改善,身高生長百分位大躍進
奇美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暨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強調,近幾年隨著免疫標治療的進展,生物製劑與小分子標靶藥物為治療帶來新曙光,許多以往令人束手無策中重度異膚已能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達到最小疾病活性狀態,皮膚紅疹改善、癢感大幅減少、睡眠品質大為提升,不只異膚本身得到改善,研究更發現,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達到良好疾病控制之6至11歲中重度異膚兒童,其血液中骨質特異性鹼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比對照組增加,骨質特異性鹼性磷酸酶可促進骨生成的礦化作用,會影響骨密度與身高成長!另,因癢感減少後睡眠品質改善,也較不會因為睡不好而影響兒童生長激素分泌!這些都是可能造成臨床上病人異膚改善後身高大幅成長因素。
奇美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暨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個不只大大影響生理,更會影響心理疾病,每個人疾病嚴重程度也天差地別,需要由專業醫師依據不同異膚表現與程度給予個人化治療安排,改善膚況、終結癢感、促進生長曲線進步,良好治療與疾病控制才能許孩子們一個更好未來!(于郁金攝)
分類: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