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ara Oakley博士在演講中結合神經元傳遞與記憶機制,剖析學習如何在大腦中真實發生,學習的本質來自神經元間連結,強調「回想練習」才是有效學習關鍵,並提醒教師在生成式AI盛行下,學習者更需要「批判思維」與「深層記憶」,而教師則成為這些能力培養思辨與學習策略守門人;本場講座由陳鏗任教授、段正生教授協助相關重點摘錄轉譯。
「完全依賴AI或避免記憶,都不是理想學習方式,回想練習與基礎知識的內化,仍是學習最強大方法。」Barbara Oakley博士特別提到,睡前回想當天所學,是強化神經連結重要關鍵,也是AI無法取代學習能力。
整日研討會專題演講外,還涵蓋師資生設計《學習之道世界咖啡館》活動,讓教師們透過分組討論與教學模擬,實地體驗神經科學與AI融合教學模式;桌遊設計課程《小尖兵大出動:一起保護數位素養島》則透過遊戲化策略,讓學生與教師一起思考數位素養在AI時代重要性;而《生成性AI超給力,課堂更輕鬆》單元則以實務操作展示如何運用AI工具優化教學流程與學生學習參與。
陽明交大教育研究所段正生所長表示:本校以理工科學,AI對教育現場衝擊既是挑戰也是轉機,教師需要與時俱進數位素養與設計能力,這部分實踐正是大學社會責任重要目標。
金門高中鄭青青校長表示:離島地處偏遠,更需要善用線上學習資源與數位科技,讓學生跨越地理限制,接軌國際知識與資源。
本次活動利用陽明交大師培USR計畫支持,不僅促進金門地區與國際教育接軌,更透過專題演講、實作課程與師生互動,為推動SDGs永續議題貢獻一份教育實踐力量,未來也將爭取更多資源與機會連結離島跟都市,透過科技雖短差距。(陽明交大提供照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