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種罕見遺傳性運動神經元疾病,會影響控制自主肌肉運動神經系統功能,造成漸進性四肢肌肉無力萎縮、吞嚥異常,甚至因呼吸肌肉無力而影響生命。
成大醫院小兒神經科吳博銘醫師說明,2024年8月健保署放寬SMA藥物給付條件,許多病友有機會接受先進藥物治療,提升生活品質;成大醫院小兒部神經科於今年展開首例SMA患者治療,治療迄今4個多月,病情獲得有效控制,運動功能明顯進步,患者坐姿更穩定、手腳活動能力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顯著增強,對照顧者的依賴減少,信心也隨之提升。
成大醫院為SMA病友打造完善治療照護計畫,整合神經部、影像醫學部和復健部等專科資源合作,提供病友全方位支持;SMA藥物需經由腰椎穿刺注入脊髓腔,而患者常伴隨脊椎側彎,施打藥物技術難度高,影像醫學部醫師的專業可大幅提升注射精準度與舒適度;復健部醫師則根據患者狀況規劃個別化訓練,透過適當的復健訓練與定期功能評估,幫助患者強化肌力、恢復活動能力,進一步鞏固治療成效;整體照護流程緊密銜接,期望讓病友在治療之路上獲得最大支持,提升生活品質與自信心。
吳博銘醫師表示,SMA患者的治療與照護不易,目前國內具備SMA治療資源醫療院所仍屬少數,成大醫院各專科同仁密切合作,讓SMA團隊得以順利整合、啟動治療,提供患者全方位醫療照護,也在罕見疾病患者照護上更添一份助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