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3年4月22日星期六

靜脈曲張好困擾 嘉榮助您找回自信雙腿

【記者于郁金/嘉義報導】從事教學工作屆25年廖小姐,近期泡溫泉紓壓後,發現小腿至腳踝處竟出現紅腫及傷口,廖小姐趕緊至皮膚科診所看病,醫生發現廖小姐有明顯的靜脈曲張及小腿浮腫,評估並非單純皮膚問題,故轉診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心臟外科就診,經主治醫師林伯翰以超音波詳細檢查,評估廖小姐小腿上的傷口,應是靜脈功能不全,再經熱水刺激造成的靜脈潰瘍,經由雷射熱消融治療,並進行傷口照護,3天後癒合情形良好,廖小姐順利出院,且因手術改善靜脈曲張青筋畢露的小腿外觀,可以自信穿上短褲及裙子,感到非常開心。

嘉榮心臟外科林伯翰醫師指出,腿部靜脈系統含有瓣膜,可幫助血液沿正確方向流回心臟,但若腿部靜脈或閥門受損,瓣膜無法正常工作,血液在腿部靜脈中淤積,導致靜脈壓力升高,就會造成慢性靜脈功能不全(CVI),靜脈血管隆起浮於皮膚表面,就是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不僅使腿部美觀大受影響,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導致嚴重併發症,因此民眾若因靜脈功能不全,腿部已有血管隆起,就要特別注意,如果經常在站一陣子或一天結束後,感到小腿及腳踝水腫、腫脹,腿部出現燒灼感、針刺感,或小腿於夜間經常抽筋、腿部皮膚轉成紅棕色,皮膚呈脫屑狀、發癢等,必須提高警覺,儘速至心臟外科就醫診察。

林醫師進一步說明,在臺灣約有20%至40%女性,及15%至20%男性有靜脈曲張現象,特別是40歲以上人口,超過半數有某種程度靜脈血管擴張;當靜脈曲張病情輕微,通常建議採取穿彈性襪「加壓療法」,進靜脈回流,但如果靜脈曲張較為嚴重,經醫師評估後會建議採取手術治療,幫助靜脈血液流動,若有潰瘍也能促進癒合並降低復發機會,同時改善皮膚外觀及疼痛腫脹不適感;臨床有多種類型微創手術,例如通過加熱破壞受損靜脈的熱消融手術、機械化學燒蝕消融手術,或以醫用黏合劑閉合受損靜脈,甚至是依病況進行靜脈切除等,都能幫助症狀嚴重患者找回健康自信雙腿。

林伯翰醫師貼心提醒民眾,想要避免靜脈曲張惡化或發生,就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開始,如果需要久站久坐,可定時扭扭腳踝關節、上下墊墊腳底板,夜間將雙腿抬高微超過心臟高度,幫助腿部血液回流;平時也避免穿著緊身束腹、避免蹺腳動作,並避開熱水浴及按摩浴缸泡腳,因熱漲冷縮血管擴張易使靜脈曲張加劇;此外,日常也要保持少油鹽飲食,避免體液滯留或形成便祕,才能保持靜脈血管彈性與健康。(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院提供/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



中華鱻傳媒 靜脈曲張好困擾 嘉榮助您找回自信雙腿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