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3年4月25日星期二

長期頭暈心悸胸悶 小心缺鐵性貧血找上門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43歲黃小姐,長期有頭暈、全身虛弱、手腳冰冷、心悸等症狀;近幾個月開始出現胸悶,及輕微活動就會呼吸困難;她懷疑自己是否有心臟或腦部疾病,求診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曾彥勳醫師;經檢查發現為缺鐵性貧血,經過6個月以上治療和飲食衛教調整,黃小姐貧血狀況得到改善,不適症狀也逐步獲得控制。

世界衛生組織對貧血的定義為男性血紅素<13g/dL,女性<12g/dL,約有10-20%的人有貧血問題,年輕女性和65歲以上老年人尤為常見。曾彥勳醫師指出,常見症狀為容易頭暈、呼吸困難、心悸、易倦怠等;病人常以為自己是心臟、腦血管或其它內分泌代謝疾病。

曾彥勳醫師說,黃小姐臉色、結膜皆很蒼白,心搏過速,且飲食習慣少吃肉,偶會喝咖啡,茶葉提神,排便和月經量大致都還算正常;因此,安排抽血檢驗,發現黃小姐為嚴重貧血,進一步驗鐵更呈現嚴重缺乏。於是給予鐵劑補充,並建議調整飲食習慣,肉、蛋、海鮮、深綠葉蔬菜、豆類、堅果類等適量補充,避免隨餐飲用茶葉或咖啡;經6個月治療,貧血狀況已獲改善,頭暈、心悸、胸悶…等問題也不再困擾她。
    
曾彥勳醫師表示,根據紅血球體積大小,區分為小球、正球、或大球性貧血;門診常見小球性貧血,則以缺鐵性貧血和海洋性貧血為主,兩者為常見貧血;海洋性貧血一般以遺傳為主,較難有效治療;而缺鐵性貧血一般則以腸胃道血液流失,女性月經量過多,或營養吸收缺乏為主,只要找出病因進行治療,一般都能獲得不錯改善。

缺鐵性貧血治療以鐵劑補充為主,可搭配維生素C幫助吸收;療程大致需半年(一般目標為血紅素正常後,再補充3個月),並且定期追蹤。曾彥勳醫師提醒,勿擅自補充鐵劑,應由醫師診斷,以免輕則花錢又不能對症下藥,重則延誤疾病病程,而造成遺憾。(于郁金攝)








中華鱻傳媒 長期頭暈心悸胸悶 小心缺鐵性貧血找上門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