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3年4月11日星期二

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 郭綜合醫:「菜瓜布肺」救星新選項/影音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俗稱菜瓜布肺;患者肺部會因纖維化進展,而使肺部外觀或肺部電腦斷層影像,如菜瓜布班出現一絲一絲纖維而得名。郭綜合醫院胸腔內科朱遠志主治醫師表示,特發性肺纖維化( 菜瓜布肺),是肺纖維化一種,但必須排除罹患自體免疫疾病( 如硬皮病、皮肌炎、乾燥症以及紅斑性狼瘡)等,因為自體免疫疾病也會因為自體抗體產生肺部攻擊而導致肺纖維化。

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 郭綜合醫:「菜瓜布肺」救星新選項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得到菜瓜布肺的危險因子有吸菸、胃食道逆流、有機溶劑暴露、C型肝炎或其他病毒感染…等;在菜瓜布早期表現,通常以非特異性乾咳、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狀,由於「慢性咳嗽」、「乾咳」、「喘促」,在很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氣喘、肺阻塞也會表現,所以不易被察覺而延誤治療先機。

郭綜合醫院胸腔內科朱遠志主治醫師說明,根據德國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有85.9%病患會以喘促做為表現、有74.7%會有慢性咳嗽、有40%病患會有倦怠症狀;在理學檢查上,最突出兩個徵候為「兩側雙下肺囉音」,約有79% 的病患在聽診時可被聽到,另外有接近20%病患可發現「杵狀指」表現;因此患者若持續8週以上乾咳,且有越趨嚴重狀況,就應該前往胸腔內科進行檢查,醫師透過理學檢查、X 光片判讀,可初步評估是否出現肺纖維化,並評估是否進一步安排胸部高解析度電腦掃瞄(HRCT),以利提早發現肺纖維化影像。

朱遠志醫師指出,IPF 病程變異性大、難以預測且死亡率高,患者肺功能大多在數年內逐漸惡化,也可能發生急性惡化就急轉直下,平均5年存活率不到二分之一,死亡率甚至高於癌症;在臺灣每年平均新增2至300人,但是死亡人數也相當於此數;患者平均存活期約2至3年,5年存活率甚至比大腸直腸癌、乳癌等許多癌症來得低;由於初期症狀不甚典型,因此有超過5成以上患者曾被診斷為氣喘、COPD、肺氣腫,或是心臟疾病等,大部分患者確診時是中晚期。

朱遠志醫師表示,IPF沒有主要發生原因,僅能大概推測與基因、吸菸、家族史、胃食道逆流、長期暴露在危險因子環境等有關,且好發於50歲以上壯年,以男性居多;使用特發性肺纖維化標靶藥物,延緩肺功能惡化、減少急性發作,目前國內已經有兩種抗肺纖維化的藥物,可經健保審查給付使用,延緩疾病惡化進程,並降低患者死亡風險,提供患者較佳生活品質。

朱遠志醫師強調,早發現,早治療,可延緩疾病惡化進程及減少死亡率。




















中華鱻傳媒 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 郭綜合醫:「菜瓜布肺」救星新選項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