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3年4月24日星期一

痛定「撕」痛!奇美醫:籲肩頸症候群改善不良生活型態 防疾病找上門/影音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40歲陳先生,是一位科技公司的工程師,3個月前開始出肩頸痠痛,有時會伴隨雙手麻木、頭痛、上背或下背痛的狀況;過去,他也曾出現類似的狀況,但多數時間休息之後得以改善,但這次的症狀持續了一陣子,因此來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門診求助;經過病史詢問、工作狀況了解、鑑別診斷區別發現為頸椎小面關節炎,採用物理治療、增生注射及衛教後,痠痛問題終於獲得解決,長年嚴重失眠也明顯獲得改善。

常見的肩頸症候群,有半數電腦工作者曾出現!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說明:近年來,因為生活習慣、工作型態改變以及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導致肩頸痠痛病人逐漸增加,而工作相關的肌肉骨骼痠痛也非常常見,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影響工作效率。

根據勞動部勞工保險局2022年勞工保險職業病傷病給付資料顯示,手臂頸肩疾病人數為311位,其中以40至59歲占最多;根據一篇發表於國外醫學期刊研究統計,超過一半電腦工作者曾經出現肩頸症候群,症狀包含頸部、腦後、肩頸交界處、肩膀、上背、上肢延伸至手腕、甚至手指疼痛、痠脹、麻木或刺痛感覺,多數時候休息得以改善,但有時也不一定;肩頸症候群事實上包含了很多不同原因,細部診斷可分為肌肉骨骼問題或神經問題兩大類;肌肉骨骼問題包含,頸部肌肉拉傷、頸椎關節退化、頸椎椎間盤疼痛、頸椎小面關節骨關節炎及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神經的問題則包含周邊神經壓迫、神經根壓迫、脊髓壓迫及後縱韌帶鈣化壓迫。

醫師透過病史的詢問,了解疼痛發作情況、疼痛持續的時間及特徵(例如,是否延伸到上肢或是否伴隨感覺異常)及限制活動程度;理學檢查,包括觀察頸部活動、關節活動範圍、肩頸肌肉的觸診…等;實驗室檢查,包含X光、骨骼肌肉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及神經傳導檢查;總和上述結果,才能精確診斷病因,以利後續治療。

長期緩解肩頸症候群,增生注射治療改善症狀!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指出:治療肩頸症候群,重點還是要針對確認病因才會有效;舉例來說,痠痛藥膏能舒緩肌肉拉傷,但對於椎間盤疼痛效果不佳;口服止痛藥,只能短暫緩解部分神經根壓迫的不適,但藥效過了,症狀又會再次發作;案例陳先生狀況中,藥物、推拿、按摩、針灸及物理治療都必須反覆執行才能舒緩症狀,所花費時間較多也較容易影響工作;因此,與我討論後決定接受增生注射,一來澈底處理神經壓迫,二來也較節省原本其他治療所需時間。完成療程後,痠痛問題終於獲得解決,長年嚴重失眠也明顯獲得改善。

根據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復健部統計近五年(2017年至2022年)因肩頸症候群至求診人數約2,000位,其中肌肉骨骼732位(38%)、神經問題1,194位(62%),年齡大多30歲至65歲的中壯年族群。2022年與2021年相比,人數成長近2成,尤其為30歲至50歲,顯示疫情下居家辦公及運動量減少,導致肌肉過度使用或耐力不足等狀況。

生活型態及工作習慣調整,才能更有效避免肌肉骨骼痠痛
長久來看,要避免工作相關的肌肉骨骼痠痛,還是有賴生活型態及工作習慣調整;這些習慣與知識,往往來自復健醫學與職業醫學領域前沿研究與經驗,需要透過多方管道才能更快普及;不僅是傳統上醫師透過門診衛教醫療資訊,還包含了法規要求一定規模公司執行臨場服務,辦理勞工健康服務事項,以期快速提升民眾與勞工健康知識。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程信翰表示:綜上所述,工作者肩頸症候群儘管常見,但有時候卻沒有明確診斷,因此治療上效果會有所折扣;增生注射能治療肌肉骨骼及神經壓迫問題,同時也需要職業醫學的工作型態了解,才能根治並長久避免此一問題發生。


奇美醫學中心,肩頸症候群,
中華鱻傳媒 痛定「撕」痛!奇美醫:籲肩頸症候群改善不良生活型態 防疾病找上門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