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由金門縣文化局與文化園區管理所主辦,金門縣農業試驗所及金沙鎮公所協辦「咱欸番薯情」特展暨系列活動,8日於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舉辦特展開幕式,縣長楊鎮浯與金沙鎮長吳有家特別換上蓑衣和斗笠,親手操作安籤機、銅銼與淺嚐番薯酒,體驗早期金門收成番薯的農家氛圍,象徵正式展開1個月「咱欸番薯情」特展暨系列活動。
開幕儀式由縣長楊鎮浯、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主任翁明志、金門縣議會秘書長陳建興、金門縣議員李應文、立委陳玉珍辦公室主任林孫金、金沙鎮長吳有家、金城鎮長李誠智、金湖鎮長陳文顧、金寧鄉長楊忠俊、文化局長許正芳、金門縣農試所長楊慧明、金沙鎮代表馬自壯、斗門社區總幹事范姜輝、文史專家學者及社團理事長黃振良、王水彰、吳友欽、楊再平等,以及來自臺灣、金門、馬祖等兩地詩人作家共聚一堂,一同抽出代表各主題日活動番薯平安籤,並進行展場巡禮與番薯食品製作互動,重現早期農村生活點滴,發揚金門人與番薯「耐」的精神。
楊鎮浯縣長指出,番薯不只是金門縣特產,更是艱困時代全台共同產物;去年縣府赴馬來西亞參訪時,僑胞和大家一同唱《番薯情》,樸實而真切的情感,展現了不管身在哪裡都屬於金門的番薯情。
楊鎮浯縣長最後引用《番薯情》歌詞「阮是吃番薯大漢的金門子,黃種白仁心赤赤」,期望透過系列活動讓鄉親再次認識這片土地,也讓遊客更了解金門文化。
金沙鎮吳有家鎮長表示,番薯是以前金門的民生必需品,現在透過創新,其文化成就與經濟價值都超越現在的白米,代表番薯價值的改變,期許金沙也能像番薯一樣蛻變。
主辦單位文管所盧根陣所長以感恩心情表示,此活動文化局、園區秉持「開創新局.找回價值」核心精神,藉由活動與聚落連結,希望每個聚落 都可以是博物館,讓文化園區成為金門人文化觀光「大客廳」,致力於深入常民文化與世代傳承島嶼價值,今年特別選以番薯以「耐」精神為題,展現金門走過難苦日子,呈現一段屬於金門不忘歷史不忘對前人付出感恩的心,並願這份價值為世代所珍惜、傳承與發掦。
此次「咱欸番薯情」特展暨系列活動從11月8日到 12月6日,除了番薯情特展外,還有一系列主題日,如番薯甜點製作、番薯微旅行、挖番薯、番薯酒體驗、番薯寫生、製作地瓜圓與草地音樂會暨閉幕園遊會等活動,期以讓年輕世代認識番薯對金門的重要性,也喚起許多長輩共同回憶,讓金門文化能共生、共業、共享與永續經營,歡迎所有鄉親遊客前往遊賞。
「咱欸番薯情」活動相關期程排定分別如後(活動內容及日期若有調整或更新,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主):11月8日「番薯情特展」開幕、11月14日「番薯與西點的邂逅」料理手作體驗、11月15日「何厝佳釀風情之旅」聚落微旅行、11月22日「尋找番薯王的大秘寶」農試所烤地瓜、11月29日「阿嬤灶腳ㄟ番薯味」料理手作體驗、12月5日「影像繪本說番薯」說故事活動、12月6日「草地音樂會」系列活動閉幕。(照片由金門縣文化園區提供)
分類:文化宗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