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3年12月16日星期六

敦煌石窟藝術特展高雄重磅開幕 實體來台 千年絲路光華再現

【記者于郁金/許綾芳/高雄報導】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和敦煌研究院精心策劃「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將重現敦煌莫高窟3座石窟及7座藻井等實體,其中,經敦煌研究院3D打磨「中心柱窟」實體運送來台,連同百餘件真跡或臨摹等珍貴文物,都將跨越4,400公里,首度在台現身,難度及規模極具挑戰性;這項百年難得一見珍貴展覽,自12月16日起,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一連免費展出4個月。

自公元1世紀漢代時期起,敦煌就始終是東西方陸路交通要隘,是絲綢之路上,貫通歐亞大陸主要幹線,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與匯通融會點,而根據武則天聖曆元年《大周李君莫高窟佛龕碑》記載,在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一位名為樂僔的苦行僧行腳至此,忽見金光,狀有千佛,因次在鳴沙山麓岩壁上鑿造石窟一龕,從此歷經千年,逐漸擴大,燦爛的敦煌石窟群從此誕生;由於特殊的地理優勢,敦煌莫高窟是在傳統漢晉藝術上,吸收融合外來,特別是西方藝術的影響,形成了融建築、雕塑、壁畫於一體立體藝術。

公元前後,印度佛教也沿著絲綢之路的阿富汗、中亞、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北側,經西域傳到中土,並繼續向東擴散達朝鮮、日本,佛教藝術因此也在敦煌薈萃昇華,蔚為大觀,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最久、保存最完整、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美的佛教藝術遺存;敦煌石窟的藝術內容中雖大多以佛教內容為主,但用以表現佛教義理的畫面素材,則是取材自當時的現實生活,無論建築形式、衣冠服飾、民俗風情、農工生產、狩獵漁牧等,又是古代社會生活與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最珍貴文化數據庫,是中國乃至人類美術史上不可逾越篇章。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在建設佛陀紀念館之初,除了採用與莫高窟近似黃砂岩磚塊作為結構主體之外,並委請楊惠姍老師在本館彩繪雕塑了取樣自莫高第三窟千手千眼觀音像,實具有與千年萬里之外的敦煌莫高窟連結的意涵。

據如常法師介紹,本次展覽策畫了10年,文物價值和布展難度,都相當具有挑戰性,特別是中央柱窟432窟、第45窟、第3窟及7座藻井和五台山壁畫新媒體展示,難度甚高,可看性極大。

專程趕來主持開幕的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則指出,敦煌莫高窟不只是反映絲綢之路多元文明交融薈萃的文化寶庫,也是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遺址。

蘇院長表示,佛教交流作為文化交流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在兩岸交流中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在各方努力之下,此次敦煌石窟藝術珍品跨越時空來到臺灣,在全球最宏大現代佛教聖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臺灣民眾得以近距離欣賞,可以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所有展出文物自11月中旬在天津裝船海運,期間還經歷海上大霧等天候挑戰,所幸都一切平安順利,歷經近兩周的組裝布展,如期於今天盛大開展;而為了更好服務並幫助參觀者,佛陀紀念館還自11月起展開了密集導覽義工培訓,由館長和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親率金牌解說員負責授課,展覽期間,還將搭配敦煌壁畫臨摹體驗、敦煌奇妙夜表演和專題講座等活動,是一場非常適合闔家參與藝術饗宴。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於本(2023)年12月16日至明(2024)年4月21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二展廳展出。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將分為5大單元展現:
1、絲路漫漫:
(1)張騫出使西域,將溝通歐亞大陸、以絲綢貿易爲代表中西商道連接起來;這條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出敦煌通往西域,直趨中亞、印度、西亞,以至歐洲大陸的陸路交通道路被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稱爲「絲綢之路」,沿用至今;絲綢之路是貫通歐亞大陸主要幹線、互通有無商貿大道,同時還是開展文化交流與匯通橋梁;它的開闢,促進了古代中國與絲綢之路各國友好往來和相互瞭解,對古代東西方政治、經濟和文化進步起了重大作用。
(2)在這條綿延漫長古道上,敦煌一直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重鎮;這裡有月牙泉名聞遐邇,有雅丹地貌鬼斧神工,有兩關懸泉蒼凉悠遠;公元前後,印度北傳佛教沿著絲綢之路的阿富汗、中亞、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北側,全面傳到西域,接著傳到了中國,並繼續向東擴散,最遠到達朝鮮和日本;隨著佛教發展和佛教文化廣泛傳播,佛教藝術也在敦煌蔚為大觀。
2、千年營建:
莫高窟開鑿始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據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立《大周李君莫高窟佛龕碑》載:「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366年),有沙門樂僔,戒行清虛,執心恬靜,嘗杖錫林野,行至此山,忽見金光,狀有千佛,遂架空鑿岩,造窟一龕;次有法良禪師,從東届此,又於僔師窟側,更即營建;伽藍之起,濫觴於二僧」。自樂僔在鳴沙山麓開鑿了莫高窟第一個洞窟起,燦爛敦煌佛教藝術從此誕生。
3、燦爛佛宮:
敦煌莫高窟藝術,是在傳統漢晋藝術基礎上,吸收融合外來藝術的營養,形成具有中國風格的佛教藝術,是融建築、雕塑、壁畫三者於一體立體藝術,生動地展現了中古時期中國千餘年間社會生活畫卷;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歷史延續最悠久、保存較完整、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美佛教藝術遺存,代表了公元4至14世紀中國佛教藝術高度成就,是中國美術史上不可逾越篇章。
4、世俗百態:
敦煌石窟藝術中反映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敦煌石窟藝術來說,雖然大多以佛教內容爲主,但用以表現佛教義理畫面素材,是取自當時的現實生活,諸如城垣屋宅、亭台樓榭等建築,家居飲宴、婚喪嫁娶、生子育兒、衣冠服飾等民俗風情,耕田、狩獵、紡織、釀酒、鍛鐵等生產場面和生產工具、步兵、騎兵戎裝、兵器和戰爭場面等,它在某種意義上是表現了1千年古代社會生活第一手數據,是非常珍貴文化數據庫;我們從中可見到不同生活素材,及不同文化元素交融。
5、石破天驚:
1900年5月26日,道士王圓籙Wang Yuanlu於第17窟(現編號)中偶然發現「藏經洞」Library Cave,裡邊藏有從公元4世紀到公元14世紀各種歷史文本、絹畫、刺綉等文物5萬多件;藏經洞的發現是中國乃至世界20世紀最偉大考古發現之一,是人類文化藝術史上永載史冊大事,它與殷墟甲骨、明清內閣檔案大庫、居延漢簡一起被稱爲20世紀中古文獻4大發現。(佛光山提供照片)

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  
展期:2023/12/16(六) - 2024/04/21(日)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本館第一、第二展廳

敦煌石窟藝術特展,敦煌石窟,千年絲路光華,佛光山,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中華鱻傳媒 敦煌石窟藝術特展高雄重磅開幕 實體來台 千年絲路光華再現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