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於7月9日下午在永華市政中心舉辦第1場《臺南市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設置自治條例》草案公聽會,廣邀市民、在地團體及文化專業人士出席,針對平台未來定位與發展方向進行深度交流;文化局於會中簡報草案重點內容,並廣納與會者針對組織架構、文化治理實務與人才專業之寶貴建議。文化局表示,第2場次公聽會,因受颱風丹娜絲影響停班延期,將改於7月27日(日)上午10時於新營文化中心4樓演講室辦理,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報名出席。
文化局指出,臺南市擁有逾9萬棟屋齡超過50年的歷史老屋,是全臺歷史資產密度最高城市之一;面對保存與活化的龐大任務,除現行補助機制與街區再生計畫外,更需設立具長期穩定性與專業運作能力的常設組織;為此,市府擬透過自治條例立法設置具有行政法人性質的「歷史文化場域經理平台」,藉此兼顧政府監督與組織彈性,建構具公信力的文化治理架構,推動跨部門整合、人才培育與民間參與永續機制。
與會民眾普遍認同平台設立必要性,並期許未來能涵蓋從歷史老屋修繕、再利用到活化經營完整任務鏈,成為串聯市府與民間關鍵樞紐。
多位與會者強調,董事會與執行團隊應具備歷史建築、文化管理與社區實務等專業背景,確保政策落實兼具文化深度與執行效率。
本次公聽會為草案預告後的公開諮詢程序之一,市府將彙整意見,作為條文後續修正與組織規劃的重要參考;而原訂於7月10日(四)在新營辦理之第二場次公聽會,因受颱風丹娜絲影響停班延期,將改於7月27日(日)上午10時於新營文化中心4樓演講室辦理,歡迎市民朋友踴躍報名出席,攜手為臺南歷史文化治理建構更具前瞻與實踐力制度基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