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5年7月24日星期四

南美館×玉山合辦數位工作站 探索1館數位典藏品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南市美術館於近日連兩天舉辦「南美玉山數位工作站系列」《Save It, Film It! 記錄的紀錄—影像紀錄×時基藝術×數位保存的首部曲》工作坊活動;邀集韓興興建築師、黃信堯導演、羅鴻文老師,及南美館研究典藏專業團隊,一同進行3階段工作坊教學;透過利用南美館1館建築歷史背景,及近期獲得建築師梅澤捨次郎珍貴檔案,帶領學員親身實踐文物典藏跨領域方法。

一座美術館如何成為典藏品? 
南美館1館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南警察署,於1931年10月落成,由臺南州技師梅澤捨次郎設計,建築風格為折衷主義裝飾藝術式樣(Art Déco);這棟建築本身即是南美館最大型且珍貴「典藏品」,係傳達梅澤捨次郎建築理念體現,亦是日治時期臺灣建築歷史重要實物見證;南美館作為其使用者,致力於其修復、活化與詮釋,使建築歷史價值得以延續與展現。

去年,梅澤捨次郎家屬慷慨捐贈南美館一批涵蓋攝影、履歷、聘書、勳章等珍貴檔案;南美館長期致力於修復、活化與詮釋,使物件歷史價值得以被看見,並透過近用延續其價值;這些檔案的入藏與修護,構成美術館研究重要參考,美術館「典藏」不再僅限藝術創作,更有建構藝術史和歷史完整脈絡;南美館以「保存即詮釋」典藏思維,將這批文化資產分類、整飭、修護並記錄過程後,舉辦「梅澤捨次郎—檔案中的生命軌跡」展覽,以微觀角度形塑梅澤捨次郎在臺灣個人生命史,宏觀則體現臺灣日治時代建築史豐富面貌。

本次工作坊以「美術館就是典藏品」獨特概念作為核心,將學員帶入真實典藏現場,讓他們親身接觸與梅澤捨次郎相關館藏文獻,並參與文物資料描述、紀錄片拍攝腳本編輯與時基資料登錄等實作課程;並透過主題探索與跨域師資引導,帶領學員將實作內容與收穫轉化為可保存之影音紀錄,最終進行典藏系統登錄並進行成果發表;冀望以古蹟建築、建築修復材料、建築師檔案文獻與原生數位影像紀錄檔案,從「典藏過程」、「影像紀錄」到「時基資料保存」概念與實務操作,建立當代典藏體系,培養面向未來文物典藏文化素養。

為期2天工作坊,一步步帶領學員理解文化資產修護專業內涵,認識到影像在保存文化過程中承載記憶功能;整個美術館運作、建築本身及文物保存過程,都成為可供學習與紀錄「典藏品」,以此擴展文物保存定義與可能性。

南美館龔卓軍館長表示,感謝文化部支持,讓本次活動得以順利辦理,希望大眾藉由紀錄片或短片形式,以影像及腳本重構文化資產保存,參與研究和詮釋的過程,達到共學及共筆。

玉山文教基金會表示,希冀透過美術館跨域整合與實作,培養文化資產保存潛力人才,強化大眾文化思辨與表達能力。(臺南市美術館提供照片)

















中華鱻傳媒 南美館×玉山合辦數位工作站 探索1館數位典藏品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