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6年7月25日星期一

(影音新聞)第28屆頒獎典禮隆重登場 邀請曼紐因大賽得主陳雨婷演出

【中華海峽兩岸新聞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邁入第28屆「奇美藝術獎」,是由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設立,7月25日於奇美博物館舉辦頒獎典禮,主辦單位奇美文化基金會特別邀請曼紐因小提琴大賽得主、年僅20歲陳雨婷回娘家,擔任演出嘉賓,兩度獲得奇美藝術獎肯定的她,鼓勵所有得獎者勇敢追夢;頒獎典禮上同步舉辦得獎者成果發表會,由得獎者展演作品,彼此交流學習。奇美文化基金會表示,積極培育優秀人才,奇美博物館努力累積美學教育能量,希望透過兩者加乘,讓藝術文化永續傳承。









7月25日於奇美博物館舉辦頒獎典禮,包括創辦人許文龍、奇美博物館館長廖錦祥、國立臺灣美術館前館長黃才郎等皆出席盛會;創設於1989年奇美藝術獎,致力推廣具象美術、音樂及學術研究之創作發表,截至今年共獎助297人次,累計發出獎助金逾1億元,獎助對象多為極具潛質的青年學子,幫助這些後起之秀,在開拓藝術之路的過程盡情發揮,免於經濟壓力之苦,進而有機會在藝術舞台上發光發熱。

為增添頒獎典禮的豐富度,今年特別邀請陳雨婷擔任嘉賓,除了帶來一段精采表演,也與得獎者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陳雨婷今年4月甫拿下「曼紐因國際小提琴大賽」(Menuhin Competition)青年組第3名,成為臺灣首次在該賽獲獎的女性小提琴家,陳雨婷13歲開始在奇美借琴,曾獲第25、26屆奇美藝術獎,身經百戰的她一路成長精進,成為奇美藝術獎培育人才的成功典範之一。

第28屆奇美藝術獎共有11人獲獎,具象美術創作類蘇沛清、高肇良、林辰勳、黃啟峻、音樂類方壯壯、王建翔、魏靖儀、王子欣、林彥良、何佳陵、學術研究類楊瑩玲,其中2度獲獎者包括林辰勳、黃啟峻、方壯壯。

今年最年輕得主是僅15歲王子欣,主修小提琴的她自小學習中、英、德、法、拉丁語等,曾獲第7屆路易斯.施波爾(Louis Spohr)威瑪國際小提琴大賽少年組首獎,2014年亦獲邀與NSO國家交響樂團演出莫札特協奏曲,為當時NSO合作過最年輕的獨奏家;學術研究類獎項歷年得主較少,從第20屆增設該獎至今僅有5人獲獎,此次獲獎者楊瑩玲的研究主題為「十九世紀前半-杜林學派製琴風格之研究」,其論文被評為近年相關類型題材中,極具參考價值的論文。

所有入選者皆有出色表現,在美術類部分,西畫組蘇沛清的水彩技術成熟,與油畫相比毫不遜色;西畫組高肇良的作品語彙時代性相當高,文本的敘述和表達十分成功;雕塑組林辰勳跳脫傳統創作方式,具有獨特想法及創作企圖心;雕塑組黃啟峻對作品情緒掌握到位,量感、細膩度皆與素描一樣精準;本屆美術類得獎作品即日起至7月29日於博物館3樓廊道展出,歡迎民眾欣賞。

音樂類部分,鋼琴組方壯壯的技巧紮實成熟,樂曲性格掌握極具獨特的個人風格;弦樂組王建翔的音色豐富感人,高水準且有信心的表現值得稱許;小提琴組魏靖儀展現國際級格局與高度,拉琴充滿感情、爆發力十足;管樂組林彥良音樂性表現大器,節奏細密緊湊且俐落;聲樂組何佳陵具有得天獨厚的好聲音,對曲目瞭解透徹且忠實呈現。每一位都是令人期待的潛力新星。

奇美藝術獎多年來獎助人才之外,亦重視傳承與永續的意義,許創辦人曾對得獎者說:「這些獎助金就當作我先借給大家的,將來你們有能力回饋社會時,希望也能秉持這樣的精神,繼續幫助台灣下一代的文化發展。」奇美藝術獎的獎座,更是許創辦人臨摹自法國雕塑家路易.巴里亞斯(Louis Ernest BARRIAS,1841-1905)的作品「名譽之寓言」(The Allegory of Fame),並命名為「榮耀天使」,其左手高舉桂冠加冕,右手持有號角,代表榮耀、光輝之意象,以此勉勵所有得獎者勇於爭取榮譽,使藝術永存。

目前奇美藝術獎分為3個獎助項目,分別是具象美術創作類(西畫與雕塑)共4名,音樂類(鋼琴、弦樂、管樂和聲樂)共6名,每位得獎者可獲得為期1年、每個月3萬元的獎助金;學術研究類共5名,分為大專組、碩士組與博士組,分別可獲得4、8、12萬元獎助金。奇美博物館表示,第29屆奇美藝術獎將於今年10月開放報名,詳情請上奇美博物館官網(www.chimeimuseum.org)查詢。

7月25日列席評審除國立臺灣美術館前館長黃才郎外,尚有評審林欽賢、詹志評、吳孟平、蘇顯達、戴俐文、陳建安、李文智等人。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