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4年12月23日星期一

僵直性脊椎炎!奇美醫:藥物×物理治療×運動多管齊下解套僵硬人生/影音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年輕族群注意!僵直性脊椎炎來襲,發炎性下背痛莫輕忽。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說明,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主要影響脊椎和骨盆關節慢性炎症性疾病,好發在20到40歲男性,在臺灣盛行率約為0.1至0.4%;其成因尚不完全明瞭,但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在發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與B27型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HLA-B27抗原)相關性;此外,環境因素(例如抽菸)和免疫系統異常也可能促進疾病發展。

僵直性脊椎炎!奇美醫:藥物×物理治療×運動多管齊下解套僵硬人生
僵直性脊椎炎主要症狀為下背部和臀部疼痛,亦即所謂發炎性下背痛,佔所有下背痛原因約4至5%,特徵包含初次發生年齡小於40歲,緩慢地發生,常常發生在清晨快起床時,會有雙側臀部交互疼痛,醒來活動之後症狀會緩解,但期間會長達1小時以上,休息不會緩解疼痛,症狀發生時間持續超過3個月。

5旬男背痛纏身十多年!竟是僵直性脊椎炎作祟,藥物與復健改善疼痛
55歲黃先生,十多年前開始飽受下背痛之苦,尤其清晨睡醒時最嚴重,直至午後才緩解;這種疼痛感覺與姿勢變化無關,本身也無家族病史或搬運重物,更無明顯駝背;經多年來四處求醫,醫師診斷為僵直性脊椎炎;幾個月前,疼痛從頸部延伸到下背部,伴隨雙側肩膀及左側髖部疼痛,於是到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門診就醫;陳醫師透過X光檢查發現,黃先生的雙側薦腸骨關節已完全融合,脊椎從頸椎下段到腰椎也有脊椎黏合情況。調閱用藥紀錄,發現黃先生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控制,雖然發炎指數提高,但仍未達使用生物製劑或標靶藥物的標準,陳醫師改以其他免疫調節藥物,並搭配運動、生活型態調整及復健治療,幾個月後,黃先生的下背痛及手腳關節疼痛獲得明顯改善。

小心竹節狀脊椎!僵直性脊椎炎不只影響脊椎,還可能波及全身!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指出,隨著病情進展,脊椎的運動範圍可能會逐漸減少,導致脊椎僵硬和變形,最終可能出現脊椎融合情況,形成所謂「竹節狀脊椎」;此外,部分病人可能會出現其他關節(如髖關節、膝關節)炎症,或因著骨點發炎導致腳後跟痛、胸痛、膝蓋附近疼痛,甚至影響眼睛(如虹膜炎)、腎臟(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心臟(無症狀且輕微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或傳導阻滯)、肺臟(上肺部纖維化)等器官,可謂是全身性疾病。

X光為主,MRI、抗原檢測輔助,聯手揪出早期僵直性脊椎炎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解釋,診斷僵直性脊椎炎通常依賴於臨床症狀、病史及影像學檢查;醫生會詳細詢問病人症狀及家族史,並進行身體檢查;X光檢查能看出薦腸骨關節和脊椎變化,是診斷僵直性脊椎炎最主要方法,但早期階段的疾病可能無法檢測出異常;磁振造影檢查(MRI)檢查則能更早期地檢測到關節及骨頭炎症變化;此外,HLA-B27抗原檢測也有助於診斷。

僵直性脊椎炎治療著重症狀控制,多元療法並進,提升生活品質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表示,僵直性脊椎炎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主要以控制症狀和改善生活質量為目標;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是常用初步治療藥物,能有效減輕疼痛和炎症;然而,對於病情較重病人,可能需要使用生物製劑(例如TNF-α抑制劑)或者標靶治療(小分子製劑)來控制病情;此外,除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運動也是不可或缺治療方式,因其有助於維持脊椎靈活性和功能;定期運動和良好姿勢習慣對於病人長期管理至關重要。(于郁金攝)







(以下奇美醫院提供)

僵直性脊椎炎,奇美醫院,
中華鱻傳媒 僵直性脊椎炎!奇美醫:藥物×物理治療×運動多管齊下解套僵硬人生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