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2年3月24日星期四

慢性病藥物會傷身?家醫科醫破解高齡長者用藥迷思

【記者于郁金/屏東報導】臺灣在2017年邁入高齡社會,高齡人口比例已達14%,人口老化速度高居世界前3名,預估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高齡人口將占全國總人口25%,也就是未來公車上的乘客,每4個人就有1位是65歲以上長者。根據統計,50%以上的高齡長者,身上同時有3種慢性疾病,且每日平均使用將近5種慢性疾病用藥,因此高齡者慢性疾病藥物使用是非常重要議題。

高雄榮總屏東分院家醫科醫師劉星佑,針對高齡長者常見的幾種用藥迷思進行說明:
1、迷思一:西藥會傷腎?聽說很多老人家吃西藥吃到洗腎?
(1)門診診間,常有許多老人家,會向醫師表達對於藥物使用的擔心,擔心吃下去的藥會傷肝、傷腎,甚至吃到腎臟壞掉洗腎,加上臺灣是洗腎王國,過去新聞時常報導臺灣人很愛吃藥,所以自然就會將吃藥傷腎做聯想;事實上,西藥在上市前的研發階段,都要經過很嚴謹的臨床試驗,確保上市的藥品對身體沒有危害;此外,目前市面上西藥,大部分是經由肝臟或腎臟代謝,大部分的慢性疾病藥物,只要有定期監測肝臟和腎臟功能,長期追蹤下來對於人體的器官都是沒有傷害的,甚至近年來研發新藥,對於腎臟還有保護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腎臟功能惡化速度。
(2)當然,也有對於肝臟和腎臟傷害較大的藥物,例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阿斯匹靈、類固醇、以及免疫或癌症用藥,若有使用這類藥物,醫師通常都會特別囑咐要注意身體的症狀,也會密切追蹤肝腎功能,以確保在有效的治療過程中,避免造成藥物的傷害。
(3)綜合以上,除了短期使用的止痛藥,特殊免疫疾病或癌症藥物,一般常見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目前使用比例較高藥物,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地使用。
2、迷思二:很多人說,開始吃西藥就要吃一輩子,這是真的嗎?
(1)因為民眾常有上述的擔心,導致藥物遵囑性不佳,所以醫生在看診時,總會告誡民眾藥一定要按時吃藥,尤其慢性病用藥一旦開始使用,就要一直用下去。
(2)這句話本質上是沒有錯的,不過對於慢性病用藥是否一旦使用,就要終身服用,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探討。
(3)若我們從疾病本身角度來探討,一個人會得到慢性疾病,除了基因以外,環境和個人生活習慣都是導致慢性疾病的因素之一,當開始服用藥物時,若能同時改善生活習慣,例如戒菸、戒檳榔、節酒,或是規則運動、減重,這些都有助於慢性疾病的控制,甚至也有人因為開始運動後減重成功,就不需要再服用高血壓或是血糖的藥物了,因此罹患慢性疾病,重要的不是要服用多久的藥物,而是如何多管齊下的去穩定慢性疾病,預防後續併發症發生。
(4)接著讓我們用生理的角度來探討,隨著身體的老化,生理機能和代謝也會改變,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代謝變慢,導致藥物作用時間增長,因此常會見到中年時吃的高血壓藥,到了老年吃同樣的藥物卻發生低血壓的狀況,這時候就要趕緊調低藥量,避免因低血壓造成其他傷害。
(5)因此,無論從疾病的原因或是生理的角度來看,慢性疾病用藥的使用,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要多方面去控制,以及適時調整用藥。

劉星佑醫師表示,以上2個用藥迷思,是高齡慢性疾病患者對於藥物使用常見的擔心,希望藉此說明讓大家用正確觀念看到慢性疾病用藥,更重要的是,要規則就醫回診,追蹤疾病狀態,適時做藥物的調整,才能夠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在年老時擁有好的健康狀態!


中華鱻傳媒 慢性病藥物會傷身?家醫科醫破解高齡長者用藥迷思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